找到相关内容85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像以传真

    实时得到安顿,体会到佛陀的慈悲,尘缘息绝,菩提自生。  佛教由于义理的形态肯定了美,因此在其学说中不自觉地展现丰富的美学意蕴。佛法是心的艺术,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,所以产生了“一切唯心造”的美学观,...无常苦空的思考,本不与“美”的本质相应。现实世界的动人美感,以佛教来说属于“色”尘,法从因缘生、从因缘灭,如《佛说无常经》所说:“外事庄彩咸归坏,内身衰变亦同然。”这种虚幻不实的器世间,也如梦幻泡影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741258.html
  • 出家人,也是人之三十五:性妙师太

    敬佩的那种高风亮节。   我去问时,问到佛理,她说讲因果,根本不给说什么缘起性空、法唯识之类,问如何修行时,则说一心念佛。   临走时她赠我几句话:苦是乐因,乐是苦果,先有人缘,后有佛果。 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1341294.html
  • 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——玄奘大师

    大师及其弟子窥基都住于慈恩寺,所以称为慈恩宗。慈恩宗又叫法相宗、唯识宗等,该宗立五位百法,分判有为、无为等诸法,明法唯识之旨。  玄奘大师之学,博大精深。一时硕彦,俱集门下。神昉、嘉尚、普光、窥基,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844125.html
  • 佛教艺术

    体会到佛陀的慈悲,尘缘息绝,菩提自生。  佛教由于义理的形态肯定了美,因此在其学说中不自觉地展现丰富的美学意蕴。佛法是心的艺术,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,所以产生了“一切唯心造”的美学观,进而从对“我”...艺术记录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,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。而佛教在雕刻、雕塑、书法、绘画、文学的展现,更深刻融入中国悠久的文化中,为众生开启一扇美丽的艺术之窗,透过这扇窗,将亲见德庄严的华藏世界,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945279.html
  • 见自本心识自本性

    佛教是个以心为本的宗教,佛教里各个方面的谈论时时都离不开‘心’,所以我们说「三界唯心,法唯识」。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标榜着“修行切莫心外求法”,心外求法即是外道;心外之法即是外道法而非本心法。‘本心’是佛教的专有名词,代表着众生的真心本性,亦是佛性的别名。虽然本心本性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清楚,但在方便位上我们且还可以将它做个略诉或形容。 本心说开了可以是‘本来具足的真心本性’。什么是‘本来...

    法溪行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1445494.html
  • 佛教是殊胜的科学

    多留意。 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一点,我们就可以谈谈佛教是不是唯心的问题。佛经说:「三界唯心,法唯识」,因此大家都说佛教是唯心。可是佛教所说的唯心与哲学的唯心,有截然不同的区别。哲学家所说的心,佛教称为...

    尤智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846796.html
  • 《唯识二十论》简介

    一卷。世亲造,唐·玄奘译。又作《二十唯识论》。为法相宗所依十一论之一,瑜伽十支论之一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三十一册。本书系阐述唯识教义,破斥外道及小乘之偏见,以显扬唯识正义之论书。全书所举偈颂计有二十一颂。五字一句,四句一颂,各颂又有长行(散文)释义。本书初立三界唯识,其次回答外道、小乘对唯识说的批评或疑问,以成立法唯识之义。与直接论述唯识义趣的《唯识三十颂》相比,本论较着重破邪,因此慧沼称之为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047192.html
  • 韩镜清老居士功在千秋

    问题:如果说法唯识(蕴),其它(色受想行)四蕴是什么?   辨别识是“识”字的基本含义,识,就是认识,识别的意思,是六根与六境相触时产生的一种认识作用,这就是六识以至八识,所以一般说到眼、耳、鼻、舌...法唯识,就是说法都只是了别识,了别识的“了”字,有一目了然、全体顿现的意思,就是指全部的实际存在,所以一般讲唯识时的“识”字用的是“了别识”这个字。   现在再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就容易说清楚了,识蕴的识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647430.html
  • 法眼门庭、应病施药与禅宗美学

    藏(桂琛)曰:‘山河大地,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?’师曰:‘别。’藏竖起两指,师曰:‘同。’藏又竖起两指,便起去。雪霁辞去,藏门送之。问曰:‘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,法唯识,乃指庭下片石曰:‘且道此石在心内...他的看法,因为“心”与“物”是冥然合一的。在文益开悟以后,他就在《三界唯心颂》中表明了他不同意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的说法。其颂曰: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。唯识唯心,眼声耳识。色不到耳,声何触眼。眼色...

    皮朝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4148863.html
  • 净土宗师

    (961)应吴越王钱之请,迁永明大道场(今净慈寺),接化大众,故世称永明大师。  建树大师为法眼宗二祖德韶(891-972)的传人,属于禅宗,但他主张禅教一致说,以法相家证成法唯识,以华严家明行之...只有行诸善事,才能表现性理的功用,所以,他主张履行善,并身体力行。  大师重视禅净双修,他的善同归集就是专论禅宗修净土的,主要在调和禅净之间的分歧。  维摩经中说:“欲得净土但净其心,随其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0049047.html